溫泉 雀斑 與山線

会期
2022-10-07 – 2022-11-05

展覽引言:

在疫情及後疫情時代影響下,五位藝術家在不同地區生活,各自摸索面對許多生命課題,時隔幾年後難得短暫相聚,雖然身處的環境與各自課題不同,但是卻始終互相保持著人與人之間,珍貴的友誼與共創成長關係,即使再怎麼樣困難,還是有其他人願意不離不棄的支持守候著自己。



我們五位藝術家也有著共同的生命信仰,在這幾年間持續的創作,我們相信愛,相信靈性的存在,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都可被接容傾聽,願意擴展自我的胸懷去接納理解世間萬事萬物。



在這次的展覽裡,每個系列創作的背後有他的獨特故事背景,我們的生命經驗,也在這個展覽裡交集,成為彼此人生中互相鼓舞的中流砥柱。



展覽分成幾個區塊,每個區塊會有些文字的引導說明,這是觀眾可以探索串連的部分。



另外我們設計了一些巧思,試圖想與某些既成觀念做點不同的互動,其中之一是作品的展卡,我們將展卡作為創作的一部分去發揮,讓展卡本身成為創作,模糊了特定的資訊,喚起觀者對整體展覽概念的重新詮釋,與創作者、展演生態機制的思考。



我們也納入了一位三歲小孩與母親共同完成的作品,讓作品與觀眾有更多對話空間,肯定每個人,即使是小孩身上也有的原生創意活力,藉此探索人們為何創作?可以從什麼樣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創作?我們也非常珍視孩童在未被過多社會化之前,保留的純真直率。恰巧小孩也一路的陪伴著我們走過風雨、陪伴母親走過憂鬱與躁鬱症,並能毫無顧忌的去揮灑他本質中即帶有的創造力,與其他部分作品內涵的童趣特質相應,我們相信這也是愛的一部分。



而展覽名稱溫泉、雀斑與山線,源於其中兩位藝術家的生命故事,兩位藝術家都曾在山的環抱裡,與各自過去的愛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,後來,其中一位遭遇愛人與朋友的欺瞞背叛,另外一位也迫於現實忍痛結束與愛人的互動。溫泉與雀斑是那過往愛人的象徵代稱,此經驗也是部分創作的靈感來源,以此展覽同時紀念這兩段生命歷程。



展覽簡介:

每一件作品,凝結了瞬間的氛圍、形式、靈魂膊動,以詩歌、文字、畫面等等不同意象,連接成海天交響。



暴風雨下忽明忽暗的迷徑,你們在身旁牽著彼此的手,等待抑或不著急的帶著彼此步履行蹤。





我們五位藝術家,幾年前相識,成為彼此生命裡非常重要的人,而後長期落腳於不同地域,在台北、台中、奧地利、屏東,開展生活。我們因為家庭、疫情等因素時隔多年未見,在疫情高峰過後,於今年終於會面。



2022年,我們也各自經歷了生命的巨變浩劫,咀嚼這一時期帶來的疼痛、逝去愛的襲擊和復癒、自我精神追尋和現實社會搏鬥的壓抑掙扎矛盾超脫,洗鍊中的我們同時被彼此的愛滋養著,因而誕生了這次的展覽。



在這次的展覽裡,我們想呈現五位藝術家之間,互相獨立卻又緊密共振的關係,即使遠距,我們仍然能用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彼此進行深度的交流,每一件作品背後有故事、有情感、有流動;有高峰低谷、有小草大地、有露珠雷雨,有情感的迂迴轉圜。



當這一切皆轉換為作品,作品之外是一場夢,是人生的片段集結,是意識跟潛意識的輪轉,甚至是在空無間,同時存在又蒸發的無形。而作品之內,是瓶裡的一枝花,是黑板上擦去粉筆形跡後餘留的粉霧,是漫長砂礫路途一角生長的鮮花葦草,是發散的也是聚焦的光,是暴風圈核心的平靜無風煥陽。



它,是車裡的駕駛,帶領你我的方向,是究竟,是靠岸或駛向他方。





藝術家|郭念鑫

現居台中,有時在台北。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、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。作品關心人對萬事萬物的情感與精神活動,希望在創作裡表達愛、包容與創意,主要運用的媒材是行為展演、觀念、文字詩句、視覺藝術等。曾經是一位占卜師、占星師,我也是這次展覽的策展統籌。



藝術家|李玟錦 李明艾

這是一對母女,李玟錦生於1994年,李明艾生於2018年,與來自巴基斯坦的先生共同居於台中。婚前為一位表演藝術工作者,婚後身為穆斯林的李玟錦,創作靈感源於歷經家庭婚姻、自我與宗教認同差異的思辨與考驗,這次和女兒共同創作,探索在此背景下,兩個於同一空間密集相處了近4年的靈魂,交織共創出的風景。



藝術家|盧韵涵

現居奧地利,目前在格拉茲學習音樂及表演,約8年前就讀文化大學戲劇系期間,認識了兩個好友念鑫跟玟錦,三人常常在空閒時一起玩裝置與行為藝術,開啟我創作上的新體驗。心與愛是我的創作核心,目前自己在研究聯覺藝術,結合各個藝術形式並用這個理念進行創作。我的作品很重視跟觀眾的連結及對話,想把創作的喜悅帶給大家。



藝術家|盧意煊

歹灣郎,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畢業;愛亂做東西,客家精神總錦標,最近愛上看柯南還有烘焙王,追求愛與和平,喜歡躺樹下吹風曬太陽,love 底片,仍努力把時間與空間裝在一起放進山河之間,ㄚ很喜歡穿阿公ㄉ衣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