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見 1
Original

隱見

Dimensions
50.00*50.00 cm
Style
-
Medium
油畫,壓克力
Frame
No Frame
Certificate
Includes Certificate
NT $25,000
342 views2 saved to collection

Description

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,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,自性能現能生。 自性之體是空寂的,不是物質現象,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它雖然是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,因我們看不到、聽不到、摸不到,所以說它是空。這個空不是無,但它能現萬法。能現萬法,是有,有不是真有,是假有,正因一切法是生滅不住。所以金剛經云:「凡有所相皆是虛妄。 」 《菩薩處胎經卷第二 菩薩處胎經三世等品第五》   『佛即問彌勒:「心有所念,幾念、幾想、幾識耶?」 彌勒言:「拍手彈指之頃,三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形皆有識,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。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,此識教化非無識也。復次,微識極微細過於微塵,此微塵識不可覩見,如來威神入彼教化皆令得度。彌勒當知未有狐疑,此微塵識亦受四氣亦有四生。何以故?眾生無邊,邊亦無邊,如來亦無邊,道亦無邊,一切言有,有亦無有,無界、無處、無住,亦無教授化眾生者,此名逆順三昧。不住不不住一相無相,不著不縛亦無真際,修治道場淨佛境界, 權變無數非下劣所及。」』   就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話一樣,生滅的頻率太快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。「色由心生」、「境隨心轉」。色就是物質現象,物質由念頭產生。心就是起心動念,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,有念頭就有物質,物質跟念頭分不開;換句話說,所有物質現象統統都有念頭。如同《心經》裏所說的五蘊皆空。五蘊就是物質的基本的現象,就是最小的物質,所有的物質都是這個小物質組合而成就的。這個最小的物質是生滅,變現出所有命體的生老病死,變現成山河大地的成住壞空。 本作品《隱見》表達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開啟自身明性的鑰匙,不需外求,它就在你的身上。
丁仕章
丁仕章

臺灣 |

Artist Introduction

出生台北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,從事抽象繪畫創作,以自然為境探索生命的真理及其義意與反思。創作理念:正因我們處在現代羅格斯(LOGOS)科學走向自律並獲得其科學性時,人們相信了二次創造的文字與影像,當言語轉換成文字,人們透過了文字的教育後,已經產生了現代羅格斯科學所期待的樣態,並以二元論來滿足邏輯的正確性,當無法自省時,只能順著現代羅格斯系統發展。「花非紅,柳非綠」當我們普遍認為花是紅,柳是綠,這是一種絕對,而不是花非紅或是柳非綠或是此花非花,此柳非柳,因我們無法突破在語詞的條件限制,這時的語詞就只是語詞,當語詞不與事實對應時,事實是事實就無法用語詞來解釋,長久以來我們一直以二元論來滿足邏輯的正確性,說花是花,說柳是柳,說雲會飄,說山有嵐,但我們卻不曾得到心靈的安定、完美的幸福及對於生命在世界上的領悟,我們尋覓的快樂稍縱即逝。於是除了二元的對立之外,還有一條不合邏輯的路,不合邏輯終究不一定不合邏輯,如同善慧大師的偈語:[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。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]空手把鋤頭如此的不合邏輯,因空手無法拿鋤頭,當念頭一起時就阻斷了想這件事的念頭,所以直指至心透晰到此事的意義,而這個矛盾讓我們理解唯有「此事物非此事物」才能明白「此事物是此事物」這個道理。如同是如來,不是如來,既是如來;是山,不是山,既是山。當你看到一座山的時後,你說它是什麼山,但你不強調它是什麼山時,山還是山,並沒有你強調它時,它才是山,山就是山。繪畫也是如此,如覺林菩薩偈中所說:「心如畫師,能畫世間物,心中無畫,畫中無心、不離於心而有彩畫可得。」而這個偈語中我們理解不落名相的二邊,才能看清楚事實的真相,心不住於畫,畫中也無心,畫終就是畫,解開束缚的心,而得到身心的自在,身心自在不離於本心,就能畫出心中的畫,也能理解真正的快樂。